中西医之争已经吵了一百多年, 其中很多问题重复讨论了多遍, 已无太多新意. 现在网上的中西医之争多是意气之争, 是一种情绪表达而非观点交锋, 随着余某的倒下, 第N次中西医之争暂告一段落. 中医黑这一群体将何去何? 这从不但看个人选择, 也得看将来的历史发展.

中医传统重思辨, 轻实验, 这注定中医再发展个几百也不会发展成现代医学的样子. 从康熙乾隆皇子的平均寿命来看, 即便是宫里的御医, 即便这已经是中国皇帝时代的最高水平了, 但依然比不上现在的一家县级医院. 在此强调这种类比是平凡的. 就好比懂得相对论跟量子力学的我要比牛顿更利害一样.

现代科技一日千里地发展着, 中医要想发展必然得向现代科技借力. 怎么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是个很关键的问题. 这好比古人认为月食是天狗食月, 现代人认为是地球挡住太阳光线, 强调继承的人(继承派)认为古人说天狗食月是对的, 地球的影子就是古人所说的天狗. 而强调发展的人(发展派)认为古人说天狗食月是错的, 我们应该将此否定. 我个人是赞成发展派的, 而当前管事的应该是继承派占上风. 在此顺便引用《当中医遇上西医: 历史与省思》中的一段, 我觉得说得挺好, 顺便推荐此书, 作者至少不是中医黑.

中医抗拒“中医科学化”的提法, 比较接受“现代化”. “现代化”比“中医科学化”较为中性, 空间也宽阔一些. 但是“中医现代化”的提法到底还是离不开科学的要求. 陈小野指出: “科学化”是 (中医) 现代化的前提. 现代化包含了科学内容和科学形式两者的进化. 他认为“科学化”的提法有价值, 可以为内容和形式提供进化的观念, 而传统“托古改制”的 (中医) 学术发展方式, 只会停留在“前科学”阶段, 无论对科学内容还是形式来说都是反进化的.

关于中成药的各种"尚不明确"的问题, 我认为这根本上就是一个经济账, 中国是不可能像欧美那样花10亿美元用10年时间去赌一个10%左右的成功率. 因此很多药品只能先上市再做详细研究, 若无安全事故可以先保留着. 对此我这中医黑表示批评, 但也想不到有什么更好的替代方案了.

中国现在的医学发展还是相对落后(这里指相对于欧美日), 公民医学素养依然是相当缺乏. 今天我在微博看到一个自称医生的对一个癫痫患者做心肺复苏, 看得我真相打人.


原文首发于知乎, 本无标题. 而“最后聊聊中医”为这一部分的第一段, 便取之为题.

标签: none

评论已关闭